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它可以在报刊上发表,也可以供领导机关作为处理问题、制定政策的依据或参考。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恩格斯。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辽沈战役纪念馆调查报告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 辽沈战役纪念馆调查报告
6月18日,在局机关党委的统一组织下,全体党员干部到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进行了参观,接受红色洗礼,深入党史学习。到了馆顶部全景观景台,炮声隆隆,硝烟滚滚,凝固又鲜活的历史把人们的思绪带回到了烽火往事。伴随着辽沈战役纪念馆讲解员的生动讲述,革命先烈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彪炳史册的历史功绩仿佛历历在目。
回望历史,1948年9月,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在辽西、长春、沈阳地区与国民党进行了为期52天的战略性战役——辽沈战役。这是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锦州作为出入关的“咽喉”,这场战役成为了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大决战”。10月,锦州攻坚战正式开启,东北野战军万炮齐发,顷刻之间,锦州这座千年古城,地动山摇、火光冲天,战士们如猛虎蛟龙,从四面八方向前突破……历经31小时激战,全歼10万守军,取得辽沈战役关键一战的胜利。锦州解放,像一缕曙光染红了新中国的黎明,为了这个胜利,人民解放军有12000多名忠诚的战士,用生命和鲜血奠基了这座城市的新生。
如今,站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看着眼前这风景如画的大好河山,回忆着在这里长大的童年,心中有数不尽的感悟。
感念伟大革命,追忆过去艰苦岁月。在纪念馆的各个展厅,大家观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音像图片和实物。战史馆全面描述了辽沈战役英勇壮烈奋斗的历程,记载着七十多年前那场决定中国命运的革命战争画卷;英烈馆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份份珍贵的文件、一件件斑驳的实物;支前馆刻画了农民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军民一心、参军参战的画面,真正感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感叹。用胸膛顶住敌人炮火的梁士英、壮烈殉职的“炮兵之父”朱瑞、为解放锦州做出突出贡献的马云飞……正是此次党史学习教育,让我们更加深刻的感悟到了历史的宏伟壮大,我深切的明白,爱国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实实在在去做的,是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渗透,去践行的爱国主义精神。
感恩党的领导,珍惜当下来之不易。在锦州长大的我,对云飞街再熟悉不过了,当年,中共辽西省委为了纪念在辽沈战役中牺牲的著名烈士马云飞,将烈士陵园前的这条路命名云飞街。“我愿以血洒辽西,换来锦州得解放”这是马云飞的誓言,也是千千万万个革命烈士对辽西、对祖国的铮铮誓言!追忆先烈的英雄事迹同时,我不禁感慨今日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因为历史能够指导我们更好的前行。如今的云飞街车水马龙,百姓安居乐业,我们在这革命先烈曾经用生命和热血拼搏的土地上生活和工作,怎能不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怎能不为祖国前途奋斗终生,怎能不为民族振兴竭尽所能!
感悟大好河山,展望明日辉煌可期。和平来之不易,辽沈战役迎来了新中国的第一缕曙光,虽然已经过去70余年,但英烈们的事迹仍然激励着我们。我们缅怀那些牺牲在锦州、牺牲在辽西、牺牲在东北的英烈们,更缅怀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光荣牺牲的英烈们,借用辽沈战役纪念碑碑文最后一段话:“他们将永远活在人民心里,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在中国人民历史上放射光辉。”学习百年历史,汲取奋进力量,今天,我们学习了辽沈战役自我牺牲的精神,学习他们攻坚克难的战斗勇气和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明天,我们将坚守着这片土地,传承这样的精神,让社会更和谐,让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百年沧桑,硝烟散尽。重温辽沈战役历史,给予我们深刻思考,更赋予我们前进力量,青年一代肩负着把党的历史挖掘好、总结好、传承好的历史重任,要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汲取奋进力量!
第2篇: 辽沈战役纪念馆调查报告
桃花灼灼之日,我们一行十几人,在正午时刻,迎着炽烈的在住阳光走入了辽沈战役纪念馆。
走到纪念馆门口,首先印入眼帘的是由叶剑英元帅题写的“辽沈战役纪念馆”七个大字。通过入口后,首先我们经过了刻有众多烈士名字的纪念碑,每位烈士的名字都用魏碑体方方正正地刻在了石碑上。七十多年前 他们倒在了这片土地上;七十多年后的今天,在这个和平兴盛年代里,后人轻轻地默读过他们的名字,再次对那段血泪历史投以关怀与感叹。然而我们深知,东北解放战争绝不仅仅是眼前看到的这刻有将近五万名烈士名字的名录碑,因为在这每一个名字背后,都记载着一个个荡气回肠、血泪相参的故事。
接着我们来到了伫立在纪念馆前方的纪念塔,阳光照耀下,朱德元帅题写的“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十二个大金字熠熠生辉。塔身两侧的浮雕群像十分生动形象,不少游人在此合影留念;顶端持枪振臂呼喊的战士铜像在蓝天的衬托下更加雄壮肃穆。
接着往进走,就看到了苍松翠柏簇拥下的纪念馆展馆了。在纪念馆展馆门口两侧,摆放着军绿色的仿真坦克模型,给人扑面而来的年代感与历史气息。馆内的设计很人性化,每件展品上方都打足了灯光,不过馆内的整体光线偏暗,营造了庄重大气的氛围。众多展品中,有老照片、各式各样的武器模型、还有记录当时场面的油画。每件展品都有详细的介绍,这使我能循序渐进地了解这段历史。
从纪念馆出来时,太阳已将落山。站在广场较高的位置上,我们向下看去,城市的街道车水马龙,汽笛声不时想起。不远处,刚参加完博物馆活动的孩子们还在嬉戏,家长们坐在木凳上聊天休息,小商贩们静静地守在摊位前,一切都美好的不像话。和平年代里,我们远离了枪刀炮火,然而战争并没有结束——新世纪的大国博弈之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鏖战。新时代的青年们,接过先辈们的精神与气概,投身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中去吧!
第3篇: 辽沈战役纪念馆调查报告
今天妈妈带我去了辽沈战役纪念馆,让我了解了解中国战争史。
来到辽沈战役纪念馆门前,这里的建筑物真雄伟啊!进到馆里,里面保存着许多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东西。有棉衣、棉被,有挑粮的扁担、做饭的锅,还有枪、坦克、大炮……这里壮烈牺牲的英雄也真不少,墙壁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他们的英名。还有许多烈士的雕像,有梁士英、张德新、崔成杰、张天涛、张绍柯、社宝珠、拉玛扎布、张士毅、马云飞……纪念馆里最壮观的要数全景画了。它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战争的场面,硝烟弥漫、喊杀声、枪炮声震耳欲聋,我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
走出辽沈战役纪念馆,我心潮澎湃,无数英雄儿女倒在战场上,他们英勇牺牲了。他们是人民的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努力钻研,为祖国的将来多做贡献!
第4篇: 辽沈战役纪念馆调查报告
在五一小长假期间,我和同学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就是为了纪念辽沈战役而修建的一座专题性的纪念馆。馆区占地18万平方米,园区内松柏挺秀,绿草如茵,环境优雅而肃穆。
穿过胜利之门,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16米的辽沈战役纪念塔。拾阶而上,104级台阶,象征着辽沈战役的52个昼夜,展现了一篇气势恢弘历史长卷,缔造了新中国的第一战役,胜利之役,决胜之役。新中国从这里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开始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走进纪念馆,我们了解到了辽沈战役的全过程和东北三年解放战争的历史。同时也知道了当时东北群众是如何搞好生产,支援前线的。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纪念塔的东西两侧林立着的一块块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英名录碑。碑上刻录着五万多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战士们的名字,烈士名录上那密密麻麻的名字对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次撞击,时刻提醒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呼吁着我们要尽自己所能来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